在撰寫影視宣傳片解說詞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擇講故事的視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一般來說評論片、歷史片或者科技片都趨向于采用第三人稱,產(chǎn)生的效果是比較有距離感和冷漠感,以避免沾上發(fā)號施令的嫌疑。而采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則可幫助影片創(chuàng)造與觀眾平等的對話和交流的感覺,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第一人稱敘述是指敘述者訴說自己的經(jīng)歷?!爱?dāng)時的情況非常糟糕,我應(yīng)該努力使自己心情恢復(fù)平靜以便于查明情況?!钡谝蝗朔Q視點的局限性在于敘述者只能敘述故事中某一給定他或她視點的事情,但是應(yīng)用得好則非常有張力和感染力。 第二人稱敘述,敘述者以“你”來稱呼觀眾,“沿著泥濘的小道向上攀爬,就來到了一個黑色的山頂,你會聽到一個奇怪的聲音,我的朋友,歡迎來到恐怖巢穴?!?/span> 第三人稱全知視角是最常用的敘述方式,通常寫作“他”或“她”。敘述者可以自由地在任務(wù)的思想或行動中溜入,溜出。比如“市長清楚地知道了史密斯的計劃。史密斯也從對手的總部獲知了市長對他的計劃的反應(yīng),因此,當(dāng)較量來臨的時候,情勢一定是非常猛烈的。”通常這種第三人稱敘述被稱為“客觀”敘述,意思是它只局限于你觀察到的,經(jīng)過核實的事實信息。但是無論如何,敘述都是帶有觀點的,無論它怎么尋求平衡和中立。 主觀第三人稱采用他或她的形式,但同第一人稱一樣存在著視點的局限性。換句話說,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文字描述這一章:“她坐在桌旁打字,想著能否按期交稿?!?/span> 除了敘述者視點,還有解說時的視點問題。即使選擇用全知視點進行敘述,也要注意不要在幾個視點間跳來跳去,以致改變觀眾在影片中所處的情境。 譬如,如果你已經(jīng)開始從前進中的英軍的視點敘述美國獨立戰(zhàn)爭,注意不要在沒有給觀眾任何提示的前提下,把視點突然轉(zhuǎn)向美國軍隊方面。換句話說,下列場景是令人費解的:英軍趁美軍在布恩山附近集合的時候準(zhǔn)備好彈藥。華盛頓將軍命令300人的雜牌軍原地留守。英軍向前推進,近2000人的部隊幾乎沒有遭到美軍任何抵抗。 從美軍的視點敘述,這個場景的解說詞可能是這樣的 在得到英軍前進的情報時,美軍正在布恩山附近集合,華盛頓將軍命令300人的雜牌軍原地留守,而接近2000人的英軍正向他們發(fā)起進攻。 從英軍的視點敘述,這段解說詞應(yīng)該是 英軍準(zhǔn)備進攻正在附近集合的美軍,2000兵力勢如破竹般逼近布恩山,而華盛頓將軍只在這里留下了300人的雜牌軍。 顯而易見,解說詞要與視覺畫面相匹配。但是人們很容易在上述情況中搞混,到底是誰在與誰戰(zhàn)斗,誰在向哪方進攻。對于影視制作者來說有一個有效的彌補方法,即始終保持視點的一致。 |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