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首先要進行六種修煉: 眼、耳、鼻、舌、身、意 這是佛學里面經(jīng)常講到的,我今天借用來說做編劇的修煉。 首先是眼,就是觀察力 一個編劇一定要具有極強的觀察力,你一定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定要從最平常的事物當中發(fā)現(xiàn)不尋常的內(nèi)容,這是一個編劇的基本素質(zhì),也是每一個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 過去的一些藝術(shù)大師,他們在修煉觀察力是非??炭嗟?。 比如說梅蘭芳大師,他為了觀察女性吃驚時候的狀態(tài),故意在他媳婦兒出來的時候嚇唬她。一次有可能看不清楚,他就嚇了媳婦兒好多次。 那么屠格涅夫如何培訓他的觀察力,他在給人寫信時提到過,信是這么寫的,我每天在就寢之前在庭院里散一會兒步,我站在橋上仔細靜聽,我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耳鳴聲、呼吸聲、樹葉的沙沙聲和瑟瑟聲,蚱蜢一共有四只棲息在庭院的樹上,魚兒在水面上發(fā)出細微的宛如接吻聲,時而有水珠發(fā)出銀鈴般的清脆聲,這是什么聲音???走路的聲音嗎?這不是人的低聲細語嗎?突然間又在耳邊響起了蚊子的尖叫聲。 你看這些大師的觀察細微到什么程度。 還有一個是畢加索的故事,有一天畢加索家來了一個小偷,小偷被發(fā)現(xiàn)了就逃跑了,畢加索在二樓發(fā)現(xiàn)了這個小偷,然后他的管家也在一樓也看到這個小偷跑了出去。警察來調(diào)查的時候管家畫了一幅畫,畢加索也畫了一幅畫。然后警察根據(jù)管家畫很快就把這個小偷給抓住了,但是根據(jù)畢加索畫的那幅畫了抓住了很多小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觀察的角度以及你觀察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關(guān)于這些藝術(shù)大師們觀察力訓練的還有很多故事,比如一些作家坐在酒吧里他們像做游戲一樣,比如進來一個人,通過對他外表的觀察判斷出這個人是干什么的,其實這已經(jīng)是做編劇的一些功課了,屬于人物設置了。 其實平時我們也可以多做一些這樣的訓練,比如在街上看到對面走來一男一女,你可以通過觀察來判斷他們是情侶是同事是同學,是一個什么關(guān)系。你觀察之后要是膽子大你可以過去問一下,那一下看看你判斷的是否準確。 修煉的第二項是耳 意思就是說你的見聞學識要廣博,你的知識儲備要足夠才可以做好編劇。 其實做一個編劇不能是文盲,編故事有這樣的才能是可以的,但是你至少要了解人類社會的文化知識,要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你要比你的觀眾了解的多,寫出來的故事觀眾才愛看。編劇不但要做雜貨鋪,更應該是百事通。所以我經(jīng)常跟朋友說先把書看了,那幾本書你還沒看明白呢怎么寫劇本,你的閱讀量閱片量要上來。 我們經(jīng)常吐槽說中國的影視作品不好看,什么劇導演不行,什么劇的編劇沒文化,為什么寫的不好呢?因為一開始就沒有做到很好的知識儲備?!渡畲蟊ā窞槭裁茨敲春每矗缓笪覀兩秸^來就覺得別扭,《生活大爆炸》張嘴全是專業(yè)的物理名詞,我們做的劇里面一說臺詞就覺得特別別扭。 我有個朋友要做一個涉及到網(wǎng)絡創(chuàng)業(yè)商戰(zhàn)題材的劇。制片就問為什么中國目前這類網(wǎng)絡的商戰(zhàn)的創(chuàng)業(yè)題材的劇很少。其實這個太簡單了,主要中國編劇沒文化唄,因為中國編劇沒有搞過網(wǎng)絡沒有商業(yè)的工作經(jīng)歷。他就是學校學了四年之后出來接活兒的這種狀態(tài)。 比如一個職場題材,但是你從來沒有在正式的公司上過班,你不知道打卡是怎么打,你不知道指紋怎么劃,周報月報怎么交,早會怎么開策劃會議怎么開?這些都不知道那你怎么能寫好職場劇呢,那不是胡編亂造嗎?有很多劇都非??尚Γ矣浀糜袀€劇是說有個大老板在公司大廳里說項目要怎么保密,都快喊起來了。沒在公司干過,但是正常的思維邏輯是要有的,這樣的劇觀眾能不罵嗎? 還有早先的一些網(wǎng)絡題材的劇,當時網(wǎng)絡聊天剛興起,當時的拍攝就是兩個人聊天用文檔打字就很可笑,這些問題那是這幾年都好像都已經(jīng)沒有了。但是作為編劇來講如果沒有很好的知識儲備,你寫某一題材還是存在一些困難的。 知識儲備不光是閱讀量閱片量還有你對人生的理解,還有你對生活的積累。 修煉第三項是鼻 鼻子就是你的嗅覺,一個編劇要有超強的敏感力,對行業(yè)的敏感,對外界事物的敏感,對你的素材和人物都要敏感。 對行業(yè)敏感,這不光是個編劇、導演還是制作人,都要對你目前作品能展示的平臺上需要什么樣的東西,未來的趨勢要一個很強的敏感性。如果說你現(xiàn)在還想去寫這個手撕鬼子,還想穿越,那么你將來都沒有發(fā)展前途。還有你現(xiàn)在說拍微電影,那我就覺得這個微電影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下坡路了,網(wǎng)絡大電影也在混亂中開始往下走了,那么下一步就是用來炒作的新的名詞或者說新的趨勢,我估計可能下半年就會就會有一個結(jié)果出來。 作為編劇可能不用去趕些時尚時髦的潮流,但是你要有這種敏感力,你要知道編劇要認認真真的寫好每一個字。 那么敏感力怎么訓練呢?你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進行訓練。 大家可以看下這張圖片,這是我在火車上隨手拍的,這是一個火車站臺,你可能感覺這樣的場景在一些電影電視劇中似曾相識,這些人會發(fā)生什么呢?你都可以去想象下面會發(fā)生什么,有可能一下就變成恐怖片,有可能是個情感類的片子,有可能就是科幻片。隨便去想,你要想上一個鏡頭是什么,下一個鏡頭怎么接,劇情怎么安排。我們很多以前的藝術(shù)家們都進行過這樣的訓練,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去學習。 修煉第四項是舌 舌就是舌頭,這個顧名思義就是有口才。編劇這種文字工作者以前是都不會說話而且很自閉。我以前也是這樣,就是一寫就一年兩年,出來就基本上和正常人無法溝通。但是就現(xiàn)在的社會條件,編劇也是要有很強的社交能力,包括跟制片人、導演、合作編劇去溝通,都需要這樣的能力。還要有一些采訪能力,就是對描寫的對象要去采訪。 修煉第五項是身 就是身體體能的訓練,編劇對體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比如一集電視劇要一萬多字,你的身體能不能撐得住。 過去,我有個老師他寫劇本一天寫兩集,他思考的時候就經(jīng)常撓頭,后來我一看他已經(jīng)是光頭了,一天寫兩集那頭發(fā)早就早就掉光了。所以說編劇是一個重體力勞動,平時一定要做一些體能訓練,要不然你很難承受這么高強度的寫作工作。 據(jù)說海明威是站著寫作的,站著打字。我后來也嘗試了一下,覺得站著寫作確實很好寫得很快,思想能夠高度集中。但是確實很累,因為站一個小時狂寫三千字,然后一坐下來歇兩個小時。就是太累了,所以說體能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一項修煉是意 簡單說就是意志力,對一個編劇一定要有超強的意志力才行。因為你不是普通人,普通人面對情感刺激的情況下可以大哭可以大笑,之后他又恢復平常了。但是編劇大哭大笑是不足以把你的劇本寫好的。 在涉及到一些情節(jié)情境的時候,每一個編劇都要面臨很痛苦的糾結(jié)中。比如寫到你的人物的痛苦,那么你要結(jié)合你自身的痛苦,可能是你塵封已久的傷疤再拿出來,這個就說起來就很慘。一定要超強的意志力,這就是我要說的意志修煉。 編劇 在紀錄片中如何進行這六項修煉呢? 首先,什么是紀錄片? 大家可能覺得紀錄片這就是新聞紀錄或者像《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的片子,其實人類所有的視頻影像都可以稱作紀錄片。故事影片了電視劇了這些都是從紀錄片發(fā)展出來的。 有人說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chuàng)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xiàn)對象進行藝術(shù)加工的,并用真實引發(fā)人們思考的藝術(shù)形式。其實所有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都是以真實生活為素材。那么記錄影片和故事影片的唯一的區(qū)別就是故事影片他是需要演員的,而紀錄片那他是真人真事表現(xiàn)。 紀錄片需不需要編劇呢? 在中國沒有人覺得紀錄片需要編劇,但是在國外都有編劇,為什么中國紀錄片不需要編?。?br> 我個人的觀點啊,就是中國目前對紀錄片的看法還是存在一些偏差的,因為中國紀錄片是沒有編劇的,但是有撰稿人。他寫的完全是新聞,寫了一篇書面的全本都是純文字。但是是紀錄片還是以真實影像為基礎的,你是要對影像進行一個語言的高度的提煉,而不是看圖說話。這個可能從電影的原始階段的時候中國人對它的理解就跟國外不一樣。 中國對這種影像,太注重宣傳性、戰(zhàn)斗性、新聞性,忽略了他本來的藝術(shù)品質(zhì)。而紀錄片的撰稿會找一些作家、教授等來寫,寫出來的純文字的東西跟影像無法融合。 我們可以感受一下大師寫紀錄片解說詞怎么寫的,海明威寫的紀錄《西班牙大地》我可以給大家簡單念幾句,大家感受一下。 西班牙這片土地又干又硬,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的人們皮膚也被曬得又干又硬,即便荒漠只要有了水就是富饒的,五十年來我們一直想灌溉,但是他們阻止我們。如今我們要送水為保衛(wèi)馬德里提供糧食,以前死亡只屬于老人和病人。如今已降臨到整個村莊,從天空降臨到所有無處可逃無路可躲的人。 大家有機會就可以自己去細細體會,看看中國的記錄片寫的東西是跟現(xiàn)在的一些國外的紀錄片相比差距到底在哪里?實際上不是文學上的差距,不是技術(shù)上的差距,我覺得就是一種理念上的差距。我們的紀錄片太多的還存在著新聞聯(lián)播方式的解說詞,對畫面進行重復的描述。可是新聞聯(lián)播現(xiàn)在也都很講畫面感了。 那么紀錄片編劇是怎么工作的呢? 沒有科學的歸納分析,就是根據(jù)我的理解。就是有兩種的創(chuàng)作方式: 一種是以歐洲那邊法國那邊,他是比較自然主義的,他先把所有的素材先拍出來,拍攝之前的沒有一個明確的文字說怎么拍,都拍好之后再根據(jù)拍攝的素材進行整理。 而中國包括美國和其他的一些國家,就是這種好萊塢的方式,他都是在這個紀錄片創(chuàng)作之前做文本梳理。 這兩種方式很難說孰優(yōu)孰劣,就是一種習慣。但是不管是那種方式都需要很高的編劇技巧,你比如說法國的這種方式,拍了一堆素材回來,你如果沒有編劇技巧,你很難從中找到整個故事線索和人物線索。 現(xiàn)在大家通用的方式就是在紀錄片拍攝之前就要做好文本工作。我們中國拍紀錄片就比較節(jié)省了,紀錄片兒其實經(jīng)費是非常慘的,雖然說《舌尖上的中國》之后紀錄片好像是虛假繁榮起來,但是我們的投入跟國外是沒有沒有辦法比的,不可能像法國人那樣,第一年去踩點兒去旅游,第二年去喂鳥,第三年去拍鳥兒。然后拍一個紀錄片四五年花費好幾億歐元,我們拍紀錄片有時就是幾個月就要拍出來,所以一定要做好事前的規(guī)劃,這就需要很強的編劇技巧。 但是,我們中國目前做紀錄片,大多基于電視平臺,我們不能叫記錄影片,只能叫紀錄片欄目。從業(yè)人員大多數(shù)都跟編劇沒關(guān)系,都是學廣播電視編導新聞類的,那他對畫面感就比較差,沒有編劇技能。所以他在人物設置規(guī)劃和片子的構(gòu)建寫的就像新聞報道。 這張照片呢,那是我跟兩位好萊塢的大師的合影。在我們拍《新三峽》的時候在三峽大壩上的合影,右邊這個叫查克·康米斯基,他是《阿凡達》3D的視效總監(jiān),左邊的這位是凱斯·梅林,他的名字很陌生,但是大家可能都知道他的作品《大峽谷》、《黃石公園》,他還得了奧斯卡大獎,他現(xiàn)在還是奧斯卡的評委。 我們在拍《新三峽》的時候,我也是請教了凱斯·梅林,他也拍劇情片也是編劇,然后我就問他紀錄片的編劇到底該怎么做呢?你們美國怎么樣?好萊塢是怎么做的? 當時他給我的答案讓我大吃一驚,他說美國紀錄片寫的稿子比中國還要詳細,他們真是按一個劇情片編劇的工作量來做的。凱斯·梅林在這個拍《大峽谷》之前的編劇工作是什么樣的呢?他寫一個船夫,在沒有去采訪沒有找到這個人之前,他先把這個人物設定,年齡、體貌特征、口音都寫得很詳細,包括他采訪要說什么話都寫出來了。然后在拍攝的時候他就按劇本上的人物設定去找這個人,找到一個差不多的人,在采訪中就按他想要的去誘導這個人把臺詞說出來。 所以說這個過程也是印證了我前面所說的編劇的六項修煉,這些技能在這么一件小事中都可以得到提高。 下面我就結(jié)合我的一個實際的例子,講一下眼耳鼻舌身意如何在紀錄片制作中的修煉。 那個片子的名字叫《秀美蔡甸》,蔡甸是武漢的一個郊區(qū),武漢的沉湖濕地就在那里,是比較大的一個濕地保護區(qū),鳥類也比較多。其中有一集就講的沉湖濕地,我接到這個片子時冬天部分已經(jīng)拍完了,我們是夏天拍的,他是鳥類遷徙的一個中轉(zhuǎn)站也是終點站。我看了冬天拍的素材,真的不能用,和國外的是沒法比的。因為國外的紀錄片,比如拍非洲拍獅子就專門拍獅子,拍鳥的就要專門去拍鳥,拍人的是專門拍人。所用的設備、理念和方法都不一樣。而中國什么都可以干,都是多面手。但是拍出來的東西跟別人沒有辦法比的。 比如說遷徙的鳥,他用專用的拍鳥設備,專用的飛行員在拍。而我們拍《秀美蔡甸》用的傳統(tǒng)攝相機加一長焦鏡頭拍。 就說我們的訓練觀察力,我看到這個素材之后就覺得制片人的原來的想法是讓我們拍成遷徙的鳥一樣去拍珍惜的鳥。比如白鶴的一家、白鸛的一家。我一看素材我說你的影子都沒拍到,怎么能用這個素材來講故事。 我們就用到了編劇修煉中的嗅覺,這個素材已經(jīng)這樣了,我們不可能再等到冬天再拍,只能夏天去拍了。但是夏天又沒有那些鳥類那么怎么辦?靠著敏銳的感覺想到了保護地觀察站,那我們就去拍這個觀察站的工作人員,因為他每天在這兒觀察,我想拍不了鳥就派人吧。 這個就是要迅速從各種線索當中找到你所能用到的這么一個線索。 我們在去沉湖拍攝之前,也像凱斯·梅林一樣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包括知識的積累,比如什么叫濕地?各種鳥為什么白鸛翅膀那么長?他為什么不能停在樹上?惡補這些知識。 出發(fā)之前把劇本寫好,然后根據(jù)劇本的線索去拍攝。對人物進行了設置,保護站站長了、愛鳥人士了幾個大概的人物設置好了,故事線索有了接下來就是要找人,要找到這兩個,保護站的人已經(jīng)是固定的找到了,那么另一個人呢,原來我們設定的是個男企業(yè)家,有錢了開始回報社會了,就經(jīng)常來觀鳥保護鳥類,是這樣的一個人物設置。 但是我們就根本找不到這么一個人,后來我們就對人物進行修改,我給他換成了一個喜歡鳥的觀鳥人士,是武漢愛鳥協(xié)會的這么一個人,這樣我們就用到了六項修煉中的舌,就是要說服對方來參與拍攝,這涉及到對方的肖像權(quán)、時間等問題。當然最后我們還是說服了對方來參加拍攝,而且他組織了當時整個觀鳥協(xié)會,大概有五六十人一起到沉湖濕地觀鳥。他們大型觀鳥活動都是在冬天,冬天鳥的種類多,夏天鳥類是種類少而且很小,但是他組織了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活動供我們紀錄片的拍攝。所以跟人溝通能說服對方,這個也是一項修煉。 在紀錄片的制作過程中,對于身體的要求還是很高的,我記得拍攝《三峽》的時候爬神女峰,當走到二號平臺的時候就感覺沒地方下腳就站不住了,我就趕緊找地方扶一下。所以說紀錄片的拍攝中對技能的要求是非常非常嚴格的。 這六項訓練能讓你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得到很大的提升,我也希望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都來從事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我也希望這些人才可以改變目前中國紀錄片這種單調(diào)的風格。多用一些編劇技能和電影的手法用到我們的紀錄片當中。 一個好的編劇來做一個紀錄片也會做的非常好的,比如海明威他做紀錄片感覺就非常好,所以說不要把紀錄影片跟故事影片劃分的那么嚴格,一個合格的編劇,應該是所有的文字都能順手寫來。 |
最新評論